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王晓丹、孙静峰)近日,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创新性地开展了“匠心劳育,润心赋能”活动,为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构建“123”齐步走的劳育润心新模式。“1”即党建引领,以“红烛先锋”党建品牌为依托,将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注入强大动力。“2”指开发“高校”与“劳动基地”双育人阵地,通过校内外资源的整合,拓宽育人空间。“3”则是围绕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开展教育内容,全方位覆盖劳动教育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魅力,增强生活的成就感及幸福感。
设计“三全育人+AI”融合的个性化劳育润心培育路径。学院全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依托“党建”专栏平台,党员等组建“宣讲团”,深入宣讲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先进事迹,累计学习量达5000余次,引导学生实现“心认识”、“心发现”、“心成长”。学院与平房区、香坊区、松北区合作共建了三所“耕苗”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育苗分苗、嫁接、果树修剪、播种等系列农耕实践活动以及各类公益服务性劳动,帮助具有焦虑及抑郁倾向的学生放松身心。在无土栽培、环保植树、采摘等实践活动中,学生能聚焦自我、内观自我、净化心灵,心理韧性显著增强。此外,学院还开发了“AI心理助手-辅导员-专业教师-专业心理咨询师-学院领导-家长-医院”智能协作平台,实现了多角色数据共享,能够动态把握学生心理变化,为精准帮扶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来,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在“匠心劳育,润心赋能”活动中成果丰硕。问题学生数量大幅下降76.8%,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国家、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199项。辅导员带领学生创编《幼儿园劳动实践指导手册》5本、劳动活动集锦1本,发表劳动教育与心理相关论文7篇。学院劳动教育成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龙头新闻、央广网被报道2次。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大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融合的探索力度,聚焦问题学生服务效能,推动问题学生数量进一步减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更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