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高校及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学术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教育 本报记者 却咏梅 2024-11-24 20:40

  11月23日,由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指导,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文旅产业分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美育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及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学术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举行。

  本次会议主题为“艺教于旅·和合共生”,旨在“以探索艺术教育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路径为出发点,以促进两者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为诉求,以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探讨艺、教、产融合发展推动学校美育工作的新途径,加强学校教学、教育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以产促教的美育教学与艺术职业教育的多元化艺术联合体。

  来自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美育专委会、中央美术学院、人民艺术剧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中国(北京)星光视听产业基地、阿那亚戏剧节等艺术教育及演艺单位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跨学科思维作为支点,围绕促进艺术教育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从创新职业教育、培育产业人才、优化产业人才结构、多学科交叉实验教学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才的引进、培养、管理、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地、产多方应注重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面对新局面、新现象,应针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对艺术教育与文旅产业融合做出积极响应,贯彻落实“优化艺术教育类型定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中央政策,从教学方案、人才机制、产校协同等方面多角度入手,繁荣文旅市场、丰富文旅原创产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文旅产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组委会介绍,艺术创作,以旅彰文,与文化自信密切相关。根据对合作单位的调研,变被动教育形式为学生喜爱、主动参与的教学课程设计也正在推进普及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通过教学设计,可以通过互动体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创作,从资料调研、创作剧本、自主创排,甚至是带动家庭成员参与到剧目创作展演中,这就是激活了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优质文化元素,从实践中浸润文化自信。

  据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通过统计直报系统报送和审核的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7.5万家,从业人员117.7万人,营业收入17852.5亿元,营业利润1387.1亿元。文化旅游业正在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专家们纷纷表示,文旅产业作为关联度较高、融合性较强的产业,是艺术工作者、社会艺术家、艺术学生可重点关注的发展结合领域。值得关注的是,文旅市场持续火热的同时,旅游业供求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围绕游客多元化需求,文旅产业发展升级仍存在提升和优化空间。一方面,艺术工作者可以借势文旅产业发展飞快的时机,主动挖掘其中蕴藏的巨大艺术创作空间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寓教于产也值得艺术教育者关注。艺术教育不仅是书本和教室里的教育,也离不开优质的美育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将教学与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从艺术创作的本质来看,也是增加艺术创作形式、丰富艺术表达内容、更新艺术表达载体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为艺术学生的就业方向提供更多的选择视角。

  作为商业产业代表,中国(北京)星光视听产业基地、阿那亚戏剧节分享了与高校高职艺术职业教育相关的市场动态和从业需求变化。从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与文旅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产业链视角下的艺术教育与文化产业融合案例、影视产业虚拟资产案例、全球戏剧节作品选送与展演介绍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案例对艺术教育协同培养进行了深度交流。

  本次活动现场视觉主题选择了“和合共生”,表达了对艺术教育与文旅产业融合和谐、融合、共同发展、共赢的美好愿景。

  大会现场,“全国高校艺教产联合体论坛”(简称“艺联体”正式启动。未来,艺联体将充分贯彻落实“产教融合”“美育浸润”“教联体”等国家教育政策,打通“艺教产”领域联合联动,结合各方优势搭建一个开放、务实,多维度、多领域、高艺术水准的全国高等院校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艺术联合体,推动学校美育、艺术教育工作,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探索意义和产教融合价值。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