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培养卓越法治人才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西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项目成果采撷
陈光斌 陈蒙 李卓展 刘思含 2024-03-12

伴随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西部地区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前景,逐步转变为开放发展的前沿地带,对高素质卓越法治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大。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积极探索适合西部地区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面向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西部基层,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扎根基层、服务西部的应用型、复合型法治人才。2014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启动了西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项目。

德法兼修,育正义之心

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在培养西部卓越法治人才的过程中,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了“法学专业知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理念,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西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以来,学院积极实施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计划,在课程教学、思想教育、生活德育过程中传播和渗透理想信念、法治精神、中华文化和人文素质。教育部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宪法学”教学团队带领学院学生前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汉革命博物馆进行“宪法的历史发展”现场教学,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宪法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传播主流价值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法治宣传教育,潜移默化地增强“五个认同”教育实践效果。

西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项目启动以来,“德法兼修”的育人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涌现出童霞、冯小康等援疆援藏、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青年志愿者。2017年,西部卓越法治人才实验班团支部被遴选为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2021年。西部卓越法治人才实验班党支部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并被遴选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学院的教学成果“德法兼修,分层共育:民族院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获得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成果所构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模式、“分类培养+分层施教”的教学体系、“教学与实践、学校与社会”融通联培的共育机制,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得到社会一致认可。

课程实践,塑西部之才

在西部地区培养卓越法治人才的过程中,学院在重视学生立德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院着力打造覆盖东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双地区”实习机制,旨在让学生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对不同地区法律实务工作的对比感知,使学院学生深刻认识坚持国家法治统一的精神意蕴和实践要求,从根本上提高法律实务能力。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学院切实尊重法学教育规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优选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配合运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通过“法律实务操作”等课程,学生在模拟真实法律场景下学习处理具体法律问题。学校还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增强互动性和灵活性。同时开设“法律英语”等特色课程,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社会服务和实践方面,学院积极吸收学生走进科研平台,开展社会调查、科学研究和立法服务,安排教师带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涵盖法治宣讲、学术调研、志愿服务、国情社情观察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在未来发展方向上,面对新挑战,西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项目正积极适应新形势并主动创新。学校计划推出数字法律和网络安全法等新兴领域的专业课程,以适应数字化对法律实践的影响。同时,加大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西部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现实需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适应未来挑战的法治人才,推动法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的西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项目已在法律教育领域展现出重要影响力,未来学院还将持续探索和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法治人才,为法学教育发展和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陈光斌 陈蒙 李卓展 刘思含)

《中国教育报》2024年03月12日第10版